5月21-22日,学院在仙海召开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会。党委书记、院长文晓璋,副院长肖争鸣、钟志万、闵永祥、杜亚敏,教学督导专家组成员,教务处、院办及各系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院长肖争鸣主持。
党委书记、院长文晓璋阐述了本次方案修订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他讲道:2002年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倾注了全院上下大量的心血,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但是,从形势发展和实施效果来看,原方案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根据教育部提出的高职学院应立足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要求,按照学院确定的“能力本位+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和具有“零适应期”特点的培养目标之基本内涵,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进一步充分研究、认真思考,我们到底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的学生到底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他要求本次方案的修订要具有前瞻性;要对现设课程体系按照理论教学体系按照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调整和整合,杜绝“因人设课”,实践教学环节要大幅度增加,以更加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
副院长肖争鸣提出了修订工作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高职的特性,防止方案成为普通本科培养方案的压缩型;科学定位培养目标、专业方向;以“岗”〈岗位(群)、职业(群)〉定“纲”(培养方案、课程大纲);以增强学生核心技能、动手能力为中心,兼顾综合素质培养。
|
与会者按照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以及教务处和教学督导专家组提出的“抓重点,树样板;求共性,带一般”的操作办法,在有限的一天半时间内,重点讨论了电子信息技术、旅游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工程、数控加工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英语、广告艺术设计、建筑智能化等三年制专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稿。讨论中,与会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在许多方面,达成了共识,如:实践课所占比例全院统一,要求达到50%左右;各专业总课程数控制在25门,前五个学期总课时数控制在2000以内;在各个方案中,学院统一确定选修课学分,选修课单独列出。证书要求方面,工科专业应取消普通话证书,计算机、英语证书的要求应当视岗位需要区别对待。等等。
|
副院长肖争鸣要求各系要根据会议精神,用两个星期的时间修改、完善各自的方案,并交到教务处;教学督导专家组和教务处要对第一个修改方案进行仔细审定。审定后的方案从2004级学生开始实施。
|
党委书记、院长文晓璋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说:在一天半的讨论中,与会同志很辛苦,也很有成效。从各专业提交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有的比较成熟,有的还有欠缺。惟其如此,这次讨论显得非常必要、非常有意义。大家在开诚布公、坦诚相见的讨论中相互受到很大的启发。下一步,各系要按照要求把各自的方案修改好,并体现出各自的专业特色。对各专业课程、课时的设置,教务处要严格把关,这样做,就是对学院、学生前途负责。(夏令)
|